机电学院在一个工科院校中算得上是一个较大的学院了,在现今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当口,机电学院也理应受到相应的重视。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工科院校中,机电学院录取人数较多不假,但机电学院转出人数多也是事实,传统的大学院现在已经渐渐成为其它学院的供血站,而转出学生的方向也大都是通信工程或计算机工程。
当计算机技术成为迈向智能领域的敲门砖,5G问世、6G攻关使得通信技术更加有吸引力。机电专业正面临着人人避而远之的尴尬境地。这令人不禁叹息,可别等到连技术工人都没了,再来谈什么大国工匠。
从称号看大国工匠的基础
大国工匠,在今天来看,所涵盖的领域很广,从传统的制造业产业到文化艺术领域,都不乏大国工匠的存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正是文化领域大国工匠的魅力所在。若要一一讨论,专做一本书来讲也不为过,因此在这里只以传统的制造业领域来讨论大国工匠。
在神舟系列、天宫系列飞天的背后,离不开制造业领域的大国工匠。一根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而运载火箭的喷管上有数百根空心管线。精密的制造仍旧无法用计算机来实现。
而长五强大搭载能力背后,是高风林三万多次的焊接操作。在央视的报道中,对高风林的介绍是国家高级技师,在诸多媒体的一片赞扬声中,最多的称赞,也是对大国工匠的推崇。但很少有人关注,在国家高级技师之前,还有一个称号。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焊工,也许人们更愿意关注高风林高级技师的名号,有意或者无意,焊工很少出现在媒体的宣传报道中。可高风林大国工匠的基础,正是这个不起眼的焊工名头。
人们总是震撼于徐悲鸿八骏图的栩栩如生,但画坛名宿的基础,首先应当是一个爱画画的人;人们折服于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但文学大家的基础,首先应当是一个对生活敏感的记日记的人。
制造业的大国工匠同样如此,在电视媒体上光鲜的背后,最重要的基础,首先应当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技工。
智能制造在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作业正在被改善取代,不论是在传统IE还是现代IE中,对人劳动的改善永远是一个重点,也因此人的工作正在被不断简化改善。诚然,现代化的制造不论对企业还是国家都是巨大利好,且是必须的。
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显而易见的是,娴熟的技术工人已经面临一个大的缺口。在上世纪60、70年代,类似高风林的技术工人不能说多如牛毛,但数量非常多。今天在各个高精尖领域中,奔赴在技术一线的,仍旧能看见很多上世纪的技术工人。
在大学机电专业的课程中,不论是传统的技术领域,还是现代化的智能制造方向,精工实习都是一门必修课,钳工、钣金、焊接……这都是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东西,从课程的设置中,也同样能够看出,技术工人,永远是大国工匠的基础。
变局中的危机与困境
如上文所说,智能化的推进,互联网的参与,机器人的介入,在计算机革命中,这都是传统技术工人所面对的冲击与挑战。但最为重要的,应当是国民意识形态上的转变和对技术的看法认知。
有这样一句话,很残酷却很现实。现在在工厂里做技术打拼的人,都在努力让后代摆脱进入工厂的命运。高考是中国高校录取人才的指挥棒,也是千万学子人生中关键的转折点,选取的院校和专业或许会直接影响学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随机采访学子或者家长,在意向院校和专业中,机电专业大多数不会被作为选择的对象,进厂、车间工人、又苦又累是学生对机电的认识。在此拿价值观或道德来过分指责这种观念也并不合适。
试想,寒窗十二年,一个体面的、舒适的工作是大多数人想要的,这本无可厚非,而一个传统印象里又脏又累的工作,对于学生和家长自然是避而远之的。
有人拿工资的高低来解释,华为、腾讯等高科技大厂的年薪确实是大多数制造业产业不能企及的,但进入到这些科技大厂的,又能占全国青年的百分之几,更常见、更普遍的情况是,三四千一月的服务行业都比七八千一月的技术工人更具吸引力。
当技工被定位在车间工人上,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加班成为代名词,传统机电被打入“冷宫”,人才危机成为制造业的困境之一,而在变局中找准定位吸引人才成为关键所在。
新时代,新宣传,打破固有观念
对技术工人来讲,认真踏实不论什么时候都是最基本的,在过去的宣传中,从不知名的技术工人到媒体争相报道的大国工匠,淡泊名利、不计报酬是宣传的重点,在宣传片中,轰鸣的机器和劳累的作业是重点。
宣传片中挑选的重点是事实无可厚非,但在宣传中,是不是有必要将淡泊名利、报酬少、对家庭的照顾少呈现出来,是不是有必要将机电专业不得不面对的环境重点呈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国的“工匠精神”,在百科中的解释是,在制造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培养技术工人,吸引技术人才,根本上应该考虑,这样的精益求精能给人才带来什么。
德国一直是以精益求精的制造业闻名世界的,这种严谨的工作和高质量的产品,除了技术工人的贡献外,更重要的是全民对于技术工人的尊重和工人本身对自己工作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在德国,高级技术工人占到40%-50%,哈雷摩托、奔驰汽车,在每一件产品背后,是工人对于自己成就的自豪,当工人的签名印在产品上时,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而德国整个社会,对于技术工人,都报以足够的尊重和敬佩。
因此,在新时代的宣传中,引导大众对技术工人,从普通工人到国家技师,都报以尊重是关键。技术工人、工程师的待遇也需要改善。
要改变现在技术工人的处境,国家层面上的指导和政策上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从价值观反思教育
计算机、金融、软件是现今最炙手可热的几大专业,而原因也很现实很简单,赚钱多。在很多情况下,薪酬多少成为很多人选择工作的唯一标准。一直都在说,现今的教育太过功利化,但功利化的现象,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人人都追求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在今天显然成功直接跟赚钱多少和地位高低挂钩,而在这种价值观下,传统的技术工人不吃香是理所当然的。即使积累了足够工作经验后有机会提升成为工厂负责人,但人们对名利的追求显然等不了所谓的积累。
短期获利大的计算机行业受到追捧也显得理所应当。因此,要改变技术工人短缺的现状,同样应当从今天的价值观反思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技术工人的落寞是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