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明:职业教育应重视人文教育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9日来源:《江苏教育》作者:何文明



职业教育到底要不要人文教育?这显然不是一个问题。凡是教育,无疑都以“育人”为第一位,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著名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有一段话说得十分到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他还强调:“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由此也可以推断,没有人文精神的职业教育也是残缺的,缺乏人文精神的人也是不完整的,至少可以说不是全面发展的人。可见,职业教育不只是单一的技术技能教育。如果离开了人文教育,缺失了人文情怀,一个人即使拥有最精湛的技术技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谓的“工匠精神”也自然不复存在,因为工匠精神不但本身就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必须依附人文精神而存在。

一段时期以来,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重“技”轻“文”,主要是办学定位出了偏差,把职业学校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全日制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又包括专门培训职业技能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对准备就业和已经就业的人员,以开发其职业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和训练”,其对象是“准备就业和已经就业”的“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可见,职业培训是一种面向人人的准备式职业教育,其重点是“使受训者获得或提高某个方面的职业技能,而不是培训受训者的文化水平”。它是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上岗”,因为它的培训内容直接针对就业岗位。

而全日制中、高等职业学校面对的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面对的还是一群未成年人。它们有固定统一的学制和公共必修课程,学习内容也不直接对接某个具体工作岗位,其中除要训练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外,还要进行技术知识教育和科学文化基础教育,要为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奠基。因此,全日制中、高等职业学校提供的是一种支持式的职业教育。本文所说的“职业教育”主要就是指这种职业教育。

由此可见,要避免职业教育重“技”轻“文”,回归育人本质,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思想,科学把握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定位,由“制器”回归到“育人”本质上来,这是第一。

第二,加强职业教育人文教育,要把人文教育纳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人文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素养就排在六大核心素养的首位。所谓“人文底蕴”,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职业教育人文核心素养教育也大抵可以从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三个方面人手。

一是让学生积淀人文底蕴。人文积淀的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其基本载体是人文学科。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必须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程,这是学校人文教育的底线。如果一所学校连基本的、必修的人文课程都开不齐或课时得不到保障,那么与职业培训机构又有何区别?此外,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人课程和教材体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学到做人的道理,获得做事的智慧。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并且拓宽人文选修课覆盖面。总之,通过构建人文学科体系,多途径、多方面让学生“掌握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的成果”,积淀丰厚的人文底蕴。

二是让学生拥有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是让学生“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且“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有人文情怀的人,也是有高情商的人,无论生活或工作,都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有人文情怀的人,也是充满温暖的人,不但让自己享受到温暖,而且也让人感受到温暖。早几年看过一个报道,重庆一位男子家境困难,骑摩托车超载被罚,好心交警开具的罚单内夹百元钞票。这张罚单被记者称为“最温暖的罚单”。正是人文情怀让这位普通民警在敬业的同时用人性化的工作方式,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人。当然,也可以通过经典的阅读帮助学生获得传统美德对心灵的滋养,以拥有人文情怀。

三是让学生具有审美情趣。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习惯和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应激发学生寻找美的兴趣,教给学生发现美的方法。

其次是欣赏美。中等职业学校现在增设了一门叫作“公共艺术”的美育必修课,内容包括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艺术知识和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但是,有点遗憾的是,可能因为认识的问题,这门美育公共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学校只将其放在与此相关的学前教育和美术类专业开设,其他专业学生并没有获得这门课程带来的审美情趣的提升。

最后是创造美。只有懂得美才能创造美。懂得创造美的人,不但能够按照工作程序将工作做好,而且还能根据工艺要求做得更美观。比如布线,懂得创造美的电工师傅会将错综复杂的电线布置得井井有条。可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不只是学生个人素养成长的需要,也是未来职业工作的要求。

第三,加强职业教育人文教育,要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文教育环境。人文教育重在“育”。这种“育”除了通过显性的人文教育课程进行外,还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教育氛围,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首先,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设人文知识讲座、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组织各种社团,用文化熏陶人,用活动带动人。

目前中职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活动的项目十分丰富,如征文、演讲、职业生涯规划、摄影和才艺展示等多个常设项目,为学生展示人文风采提供了非常好的舞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将“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融人日常学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其次,要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比如可结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职业教育特点,利用名人警句、名人雕塑、名人广场等,营造学校人文教育氛围,潜移默化渗透人文教育。

综上所述,人文教育不应是职业教育的自选动作,而应该是基于学生成长和工匠精神培养需要的规定动作。如何加强人文教育,各个学校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者:何文明

 来源:《江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