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寿斌:“宽进”背景下职业院校如何实施“严出”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4日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王寿斌

科学的评价不仅能让职教办学的思路更宽、模式更新,还能让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体系和框架下得到精准评估,以免被不合理的“严出”制度“误伤”和“误导”。——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王寿斌

转眼又到毕业季。

对于许多职业院校来说,暑假之前最为纠结的事,莫过于如何“审定”学生的毕业资格,特别是如何处理学生“挂科”。之所以为难,一是因为职业院校的生源基础参差不齐,二是因为不少高职院校还处于办学“爬坡”阶段,如果铁面无私地据实“卡”掉过多的学生不能毕业,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口碑和招生生源。当然,高职院校也不会“开闸放水”,道理很简单,如果对本届学生的“挂科”不当回事,很容易在下一届学生中形成“示范”效应,不利于建设优良的学风,同时对敢于“顶真”抓质量的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极易诱发教师“混教”。那么,在业已形成的“宽进”背景下如何科学实施“严出”,是呈现在广大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不仅考量决策者有没有为了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而牺牲眼前利益的远见,更考验院校管理者立足标本兼治科学处理复杂问题的智慧。

从因果论的角度看,要解决“严出”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严进”来提升生源质量,以优秀的“苗子”结出优质的“果子”。然而,从目前的国情来看,寄希望于吸引非常优质的生源就读职教,在短期内不太容易做到,不可能成为突破“严出”瓶颈的解题思路。所以,必须立足于直面职业院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的实际,在人才培养环节想方设法提升质量,让更多的学生认真对待学业,不出现“挂科”现象,进而能够顺利毕业。按照这一思路,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尝试创新。

一是协力打造“金课”,让学生愿意学且学得好。伴随着全国高校质量提升行动的逐步深入,很多职业院校广泛开展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活动,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兴趣,教学方法更为学生喜闻乐见,学生的“到课率”不再依靠纯粹的“点名”,考试的“过关率”也不再依靠老师的“笔下留情”,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老师都有能力、有意愿把课上好,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走出混日子的误区、都能抗拒“追剧”“刷视频”“玩游戏”的诱惑,迫切需要学校在制度层面进行约束和规范。教师的授课质量要与评职晋级挂钩,学生的懈怠要受到严格的过程性管控,进而全方位地从严治教、治学、治校,促进育人质量提升,实现学生真正受益。

二是改革教学内容,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选择。仔细梳理职业院校学生“挂科”的原因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不是不爱学,而是实在学不好,可谓学习态度认真有余、学习能力天生不足。比如,有些学生理论课学习怎么也弄不懂概念、公式、推理、体系,但要是梳理起行业动态、企业市场、研究综述之类却是得心应手,动手制作一个实物、策划一个项目等也会有模有样。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这些能力并不差于理论学习,反而正是企业所需。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学生因为综合职业素养较好,早在毕业前就被用人单位抢着预录,但却因为一些理论课程“挂科”而面临无法“顺利”毕业的尴尬。毫无疑问,从根本上讲,问题是出在学校。所以,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职教特点适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适当精减纯理论课程,创新增加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专业创客等行动类内容,让学生选择更多、收获更多。

三是创新评价方式,让学生凭借“赋能增量”毕业。评价创新是当前职教改革的主方向和主旋律,科学的评价不仅能让职教办学思路更宽、模式更新,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体系和框架下得到精准评估,以免让不合理的“严出”对学生产生“误伤”和“误导”。眼下,生源多元已是职业院校的共性特征,来自普通高中、职业中专的毕业生,以及“下退农新”类“社招”人才汇聚一校,起点不一,求学诉求也不一样,如果仍然套用常规的“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单一评价,肯定会有许多学生(学员)不能合格毕业,由此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现实矛盾和衍生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按照“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对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进行科学设计,试行“先摸入学底+后量出校状”的评价改革,在进校与出校之间评价学生的“获得增量”,当“增量”达到预定标值或实现求学预期时,认定学生学业完成,准许合格毕业。

四是探索学制改革,让学生依托“学分银行”毕业。在传统的学业管理中,修业年限常常被视为高校学籍管理的“铁率”,上有博士、硕士修业不得超过多少年,否则不仅不能毕业,还会被勒令“退学”;中有许多本科生“退学试读”的警示;而到了职业教育这个层面,“自愿退学”往往多于“勒令退学”,且大多会附上一个“退学创业”的体面由头。毋庸讳言,职业院校学生的这种退学,学制管理过于教条难咎其责。在生源多元复杂、入学门槛越来越低的“宽进”背景下,我们更应积极探索全面学分制改革,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获得学分,另一方面让学生(学员)在尽可能长的年限里持续完成学业,以让满足求学需求为目标的终身教育成为主流,让学生在“全面学分制”和“学分银行”的科学管理下圆满完成学业。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