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高考”制度从无到有,来之不易。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随后,有关省份重点探索了“知识+技能”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职教高考”进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从2013年启动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2年完善“职教高考”顶层设计,“职教高考”制度可谓“十年磨一剑”。
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畅通学生升学通道的基础性工程。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不仅有其自身的特点、特性和特质,还有着自身的目标、任务和使命。因此,与这两种不同教育类型相适配的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方式、培养路径以及学业升学通道。然而,由于“职教高考”制度长期缺位,普通高考用单一的考试制度甄别选拔人才,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成了“剩下来的那部分人”的教育。在这种状况下,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就成为职教领域的“自说自话”,职校生的升学通道不仅没有真正贯通,而且被逐渐边缘化。众所周知,考试招生是教育发展的“牛鼻子”。“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确立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畅通学生从中职到高职再到职业本科的升学通道,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功能的充分发挥。
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职教20条”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线路图”“施工图”。这一纲领性文件启动了一批改革试点,推出了一批促进职教发展的改革项目,如“1+X证书试点”“启动国家资历框架”“启动本科职教试点”“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职业院校毕业生若干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等。这些改革项目虽然各有侧重,但相互之间的密切关联、互为支撑、互为因果等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职教高考”是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处纠偏、起点上发力,对推动其他各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与此同时,在职业教育内部,“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也会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引领作用。
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是缓解中考分流“教育焦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随着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过渡,新增就业人员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学历水平不断上移,中职教育陷入了发展受困、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中职的“存”与“废”,不仅关系到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大局,而且事关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全局,必须谨慎对待,科学决策。笔者以为,我们应该形成以下共识:其一,中职教育不是“要不要办”而是“如何办”的问题。随着时代发展,中职的就业导向功能应该作出及时调整,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确立中职的基础地位,一方面可以满足部分学生的就业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满足部分学生继续升学的需要。这既兼顾到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其二,通过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中职可以为高职及职业本科提供文化素质良好、职业技能有基础的生源,此举不仅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当然,要办好“职教高考”这件大事,还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厘清“职教高考”与高职扩招的不同意蕴?如何进一步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结构比例和组织方式?如何加快发展职业本科的步伐,增加职业本科供给,有效增强“职教高考”的吸引力和含金量?如何在总结各省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既能体现国家标准又能落实省级推进的有效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完善“职教高考”制度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实现“职教高考”与普通高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