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如何打造“金课”?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6日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作者:南旭光

众所周知,课程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承担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功能,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载体、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打造“金课”便成为各类教育关注的焦点,对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同构性且被寄于厚望的高职教育更是如此。

“金课”的概念自2018年提出以来,大家对它的理解往往是和“水课”相对的。一般而言,“水课”是指用心程度浅、技术含量低、时效性差、知识能力素质涵养少的课。那么,反过来,足够用心、高技术含量、注重时效、知识能力素质涵养丰厚的课,是不是就是金课呢?未必!因为课程评估的流程是很复杂的,不仅很难形成统一的共识,而且也要分使用对象、使用场景,尤其是高职教育的“金课”建设,就绝对不能盲目跟风普通高等教育,而应该从高职教育及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出发,锚定类型教育特征。具体而言,高职教育“金课”至少需要关注四个方面。

抓牢立德树人,“金课”的价值引导要凸现“金玉良言”。对于任何一种教育类型、任何一所学校而言,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一定要归结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必须紧紧抓住“为谁办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些根本性问题。这就要求,课程建设一定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瞄准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绝不能只是充当客观知识的搬运工,首先要关注意识形态问题,必须嵌入思想品德培养,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建设始终;其次要关注人类思想与实践的前沿,必须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建设高职教育“金课”,必须将课程思政作为其中的重要指标,要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金玉良言来引领课程建设,以之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及培养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在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紧紧追随社会形态的巨大变革,关注培养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国家进步、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追求学以致用,“金课”的设计理念要显现“金针度人”。高职教育在本质上是职业培养。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教育有清晰的定位,即“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高职教育开设的课程要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要使学生学习之后可以直接将所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上,提升实际问题解决力,提高职场胜任力,增强职业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说到底,就是要把“够用的知识、有效的方法、实用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调节就业结构性矛盾,提振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感。所以说,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并不是只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才能是“金课”,我们要走出认识误区,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推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变革。高职院校教师要有“精术泽人”的思想,致力于探索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及课程改革新路子,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创新方法和手段。当然,再注重学以致用的课程,毕竟也不是速成手册,很多隐性的教学效果不可能短时间显现出来,但在内容设计上、讲授方式上也应贯穿着“金针度人”的理念。

注重精益求精,“金课”的组织创作要体现“金淘沙拣”。“金课”的培育难以一蹴而就,需集中人财物等多种要素资源并持续不断地精心打磨。必须承认,能上出“金课”的老师绝非大多数,而是少数,既要有真才实学,又要熟悉教学策略和方法,当然也要有良好的口才和应变能力等。同时,不管课程如何定位,“金课”一定要在内容、思想、观点等方面展现出优秀特质,体现“内容为王”。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切实担负起“金课”建设的主体责任,从“改变自己”入手,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一线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当然,“金课”的产生,一定是“金淘沙拣”的过程,就像从河沙里淘拣金子那样,既要保证沙子里有金子存在,还要保证通过恰当的方法、手段、工艺能将金子淘出来。高职教育的专业数量很多,课程数量也很多,这为我们提供了建设“金课”的巨大空间,但绝对不应该运动式地建设“金课”,也绝对不可能将高职教育的所有课程都建成“金课”,要系统性设计、科学准确定位,切实避免盲目、重复建设。

瞄准精品塑造,“金课”的使用效果要展现“金字招牌”。高职教育的课程谁来建设?过去,高职院校往往注重了高职教育的“高等”属性,忽略了“职业属性”,强调引入了全国知名院校的知名教授编写的教材,缺乏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针对性不足。正是如此,才导致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出现了“普教化”“理论化”“陈旧化”的现象,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结构大于功能、名头大于实效”的问题。由于课程评价游离于建设与使用,职业院校自己所认为的“金课”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眼里的“水课”。如今,在国家战略推动下,高职教育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其背后的逻辑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张靓丽名片更需要“金课”来支撑。高职教育的“金课”要由高职院校来主导,通过产教融合、科教结合,由行业企业、评价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建设,紧贴产业、企业、职业岗位需要,提高人才培养吻合度,将“金课”打造为高职院校的“金字招牌”,从而体现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人才培养,课程先行。开发、建设数量众多的优质课程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下大力气深化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机制,对接产业发展、社会进步与职业需求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能力的要求,让高职教育课程成为实实在在的“金课”,尽显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金玉品质,就一定能不断谱写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南旭光,系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双高计划”建设办公室主任、教授

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