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委日前联合发布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作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实施方案》的“升级版”,《实施方案》立足于赋能和提升两个维度,从推动形成产教融合头雁效应、夯实职业院校发展基础等五个方面设计了19条推进策略,明确了产教融合的基本形态,构建了以产教融合型城市为节点、以产教融合型行业为支点、以产教融合型企业为重点的一体化中国特色产教融合体系。
作为产教融合工作的顶层治理主体,产教融合型城市要从支持、调适、联动三个方面发挥其承载功能。
在支撑上,产教融合型城市要统筹推进产教融合型行业、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试点工作,设计并依据区域认定标准完善产教融合企业库,为其良性运行制定适切的指导性政策和组合式激励体系,同时根据国家认定标准推荐区域内产教融合型行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参加遴选,确保其能在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基础支撑作用。
在调适上,产教融合型城市要在对区域内行业、产业和职业院校乃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作出诊断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区域内专业与行业、产业的适配性和黏合度,形成“学校围绕行业转,专业围绕产业转”的动态优化机制,积极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将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职业院校培育成命运共同体,探索产教融合园区的发展模式,丰富产教融合载体的表现形态,并形成示范效应。
在联动上,产教融合型城市要在激发产教融合系统内部各要素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搭建产教联动平台,推动科技园、产业园、大学城合作,逐渐建立市场导向的产教融合联动机制,实现区域内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在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上的融合。
作为产教融合工作的中层治理主体,产教融合型行业要从聚焦、统合、示范三个方面展现其聚合效应。
在聚焦上,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储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建设产教融合型行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产教融合型行业建设的焦点,确保产教融合型行业既能关注“顶天”的“国计”性行业,又能关注“立地”的“民生”性行业。
在统合上,既要整合行业内上下游领军企业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通过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开展岗位能力分析、引入先进技术标准等方式,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指明方向,又要将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整合起来,培育高水平产教融合行业协会和促进会,拓宽行业领域内技术技能的成才通道,对上可以连接产业链、拓宽专业外延,对下可以连接岗位群、优化专业内涵,形成行业为本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示范上,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抓手,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培养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具有示范价值的产教融合型标杆行业,探索产教融合型行业的发展模式,以孵化、衍生出形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多元的产教融合型行业。
作为产教融合工作的基层治理主体,产教融合型企业要从参与、融入、创新三个方面凸显其主体地位。
在参与上,产教融合型企业要积极选聘技术技能专家和优秀管理者,以产业导师、兼职教师等身份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学习资源开发等工作中去,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同时设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教师开展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模式改革和生产性实践搭建平台,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
在融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中,通过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来不断延展办学空间,探索“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通过双向互聘、双边共享智力资源的方式推进企业的技术研发、工艺革新和学校的专业优化、课程改革。
在创新上,梳理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运行的经验,依托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行业的规划,在教学参与、办学融入、联盟共建三种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指导性政策和组合式激励体系,创新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形成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发展模式,如期保质完成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规划目标。
作为产教融合的基本形态,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行业、产教融合型企业互为基础、彼此支撑,衔接而成一体化的中国特色产教融合体系。其中,产教融合型城市从宏观上承载着区域内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行业的部署、推进、协调、评估等工作,在一体化的中国特色产教融合体系中发挥着统筹谋划、支撑保障的作用;产教融合型行业从中观上聚焦行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整合领军企业的优质资源,在产教融合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联左通右的作用;产教融合型企业从微观上推进产教融合的具体工作,在产教融合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
作者:韩雪军,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教授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3年6月27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