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突出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指明了重要方向。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围绕“赋能”和“提升”,提出5方面19条政策措施,着力实现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对构建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从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到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提出,到《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产教融合具体措施的出台,再到2022年《职业教育法》“36处”与产教融合相关的法律条文的提出,以及2022年《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已经初步构建了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
《实施方案》紧扣时代进步脉搏、紧跟前沿技术发展、紧随产业行业所需,根据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系统化地从推动形成产教融合头雁效应、夯实职业院校发展基础、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激励扶持组合举措等五个方面明确了一系列可落地见效的重点任务和重点举措,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在全面梳理现有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举措的基础上,针对产教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创新激励扶持举措,形成指导性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支持地方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落地政策。这些政策将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做出奖励、税收优惠等激励,实现让企业参与不难、参与有利,同时,明确了行业和企业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参与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释放出政策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落实这一精神要求,《实施方案》提出了统筹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的目标,而“产”与“教”的跨界性决定了必须要平台化发展,通过搭建多样化且有针对性的平台,将能够实现社会、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全方位实质性深度融合。
《实施方案》进一步以培育遴选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在重点行业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培育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等重点任务推动形成产教融合多维度平台,并要求打造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产教融合新型载体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这些举措有力拓展了产教融合的维度、广度,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特别是《实施方案》提出的“要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可有针对性地解决区域中、高职教育资源、行业企业资源的供给平衡,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同志1990年至1996年在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就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视察时再次强调了这一理念要求。本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指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不仅对产教融合型城市、企业等提出明确的实施路径和要求,更进一步在引导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明晰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并在产教融合办学形态、合作模式、合作载体、培养内容等方面明确了任务和举措,将产业需求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可有力缓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存在着“两张皮”的问题,全方位引导职业教育切近社会需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走向深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求。通过鼓励引导职教院校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这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落实了“适应社会需要”的精神要求,也是落实我国职业教育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的举措,将有力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通过组合式激励赋能政策体系,可进一步缓解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热企冷”等困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为下一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提供了任务书、时间表和施工图,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陈宜大,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