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4日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王炳林 、金梦,等

 

    编者按:9月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家精神,本版编发专家学习体会文章,以激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

 

王炳林 金梦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勉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对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崇高品质的高度凝练,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在要求。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对深入把握党领导的教育事业的鲜明特色、重大意义和宝贵经验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政治灵魂。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是教育家的首要标准。教育家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心有大我,就是爱党爱国爱人民。教育的价值内核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这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内在相通、高度契合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塑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将党和人民的需要置于教育事业首位,坚持将自己的教育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潜心育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出不懈努力。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鲜明品格。

 

    2022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出自《世说新语》,意思是说言行足以成为士人的法则、举世的示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是教育家的立身之本和显著标识。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育的本质和对象决定了教育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发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为人师表是神圣的职责,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诠释了教育者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崇高教育理念。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加强师德建设,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本质要求。

 

    启发智慧而不灌输,滋润心田而不冰冷,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施教、定向施教,促进全面发展,是遵循教育规律、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只有运用丰富的育人智慧,才能体现教育深入学生、深入心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善于运用问答法的教学形式,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家精神中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智慧的继承,又融入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实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在个性与创造共生的课程文化中自由生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不竭动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拥有真才实学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前提。教育者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提升,才能更加自信地去教育学生。当今世界,知识更迭和技术革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如果不坚持学习,紧跟时代,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方式很快就会落后于时代脚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迭知识结构,潜心钻研学问,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是新时代对教育者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切勉励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保持对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的真挚热爱和执着追求,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崇高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乐于教导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育者进行教育教学的情感基础,也是教育者热爱教育事业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仁爱”是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也是熔铸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最高道德准则和人格理想。教育家精神中“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蕴含着最深沉的中国精神,体现着最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系学生、心系教育,严以律己、甘于奉献,具有尊重、理解、宽容的品格,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宏大格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正确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心系人类前途命运,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价值取向。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世界共同挑战,我们需要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多元知识背景,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能够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具备参与全球事务能力,立志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新时代公民。以文化人是教育的优良传统,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集聚整合育人资源,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把文化自信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谱写当代教育新篇章。

 

    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原则遵循和精神动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努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提升教书育人能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王炳林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金梦系该院副教授)

 

 

 

以教育家精神成就更多大国工匠

 

曾天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教师节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并深入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对于广大教师奋力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百万职业院校教师指明了发展方向。

 

    教育家是民族的脊梁和社会的丰碑。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在古代,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鲁班被尊为“百工圣祖”,被称为工匠良师。在近现代,有蔡元培、黄炎培、徐特立、陶行知等名家。在当代,有被授予“人民教育家”称号的于漪等。相较其他行业,教育家成名不易,为社会所公认更不容易,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和社会的丰碑。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能够赓续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与一批又一批教育家的重要贡献是分不开的。群星灿烂的教育家造就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其中不乏众多从事职业教育的大家,他们造就了大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需要教育家从教办学。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的重要作用,把教师当作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寄予殷切期望。从“四有”好老师标准,到“大先生”要求,再到教育家“六条”标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高尚品格的充分认可、对建设教育强国办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殷切期望。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比普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历史短、任务重、投入大、见效快、成分杂、变化多,正处在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的关键期。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办学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备一副“铜头”(不怕碰钉子)、“铁嘴”(耐心做说服工作)、“橡皮肚子”(能受气)、“飞毛腿”(能跑动)的本领。办学者既是政治家,坚持德技并重,为党育人;也是社会活动家,善于把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能够把教育资源与区域产业精准对接、有效匹配;还要是教育家,能够促进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全面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着力打造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实训,为国育才。这也要求职业学校教师成为“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服务全民有教无类,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终身学习,有力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弘扬教育家精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中国教育的独特土壤、丰富环境和实践催生了中国的教育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功绩。

 

    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追求卓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弘扬教育家精神,教师就是要科学育人,探索、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要通过教书实现育人的根本目的。教师不仅应该是学问家、科学家,还应该努力成为教育家。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普通教师见贤思齐,潜心教书育人、培根铸魂,经过自己的创新实践和理论思考,皆有成为教育家的可能。职业教育面临重大转变的历史机遇,广大职校教师要弘扬教育家精神,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普职融通为关键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供给匹配;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服务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实现多路径融通、多通道成才。广大职校教师要牢固树立大职业教育观,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投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广大职校教师要积极与企业技师、普通学校教师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工匠良师队伍,努力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加快扭转“矮化”职业教育的倾向,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着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新时代教育家“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

 

    (作者系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义

 

朱旭东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系统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教育家精神在内容上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崇道尚德、尊师重教的核心理念,通过对新时代教师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精神长相”的塑造,充分彰显了中国教育的思想精髓。在教育强国建设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

 

    强国要以强教为支撑,强教要以强师为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受到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家精神的提出进一步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强教必先强师”认识的新高度。从具体内容上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师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的必要前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师成为“大先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当具备的职业操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则是对教师要有扎实学识的具体性要求。建设一支具有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进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在教育、科技与人才领域,其较量的背后是教育实力、师资力量的比拼。新时代教师作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要切实肩负起历史使命,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躬身于行。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动力源。

 

    教育家精神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底色,充分尊重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拥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不断涌现,将为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核心动力。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教师个体匡正教育教学行为的价值标尺,也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奠基的坚实基础。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落实“强师计划”、“优师计划”、“国优计划”等战略举措的坚强支柱。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将培养教育家型教师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其落实必然要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重要前提。此外,围绕培育大国良师,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理念同源、导向相近、彼此衔接的教师政策。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集中体现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主题与要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落实“强师计划”、“优师计划”、“国优计划”等国家战略提供了精神支柱与价值指引。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大引擎。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高级状态,也是超越教师物质生存境遇的发展状态。它不仅具有中国精神的特质,而且具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述了教师作为教育从业者的规范职责,建构了教育家型教师应该具备的集体性人格和精神风貌,是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现代化等宏观战略的引领下对中国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标准与新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指向的是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印上了鲜明的精神标签。扎根于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教育家精神的弘扬成为新时代教师的历史使命,必将为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大引擎。

 

    (作者系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

 

 

 

全面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方位

 

刘建军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培根铸魂中的重要贡献,并首次提出和论述了教育家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就必须以宏观的视野和历史的坐标来把握其时代方位。

 

    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教育领域和教育事业中的具体展现。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方位和定位,就要把它放到中国社会的总体之中,特别是放到党和人民精神风貌的总体中来考察。由此可以看到教育事业的特殊重要性,看到教育家精神的特殊意义。教育是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重要的领域,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大局中一项特殊重要的事业,人民教师是各行各业中一种特殊重要的岗位。同样,教育家精神是党和人民崇高精神中一种特殊重要的精神,是国家和民族整体精神风貌的具体展现。教育家精神作为人民教师精神品格的集中概括,是我国教育事业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格展现,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巨大成就的精神成果。我国教育事业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人民教师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神圣职责,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际行动在育人实践中铸造出崇高而亲和的精神品格,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育人事业中的传承和发展。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方位,还要把它放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教育家精神是现在提出来的,但它并不是凭空出来的,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不应被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精神和历代教育家诲人不倦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注重教育和教化的民族,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突出优势。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深刻认识到教育关系到民族命运和国家兴衰。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特别是具有突出的连续性,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发达的教育意识。在数千年文明传承和文化教化中,我国历代教育家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思想遗产和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因此,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国教育传统和教育精神的传承转化和创新发展。

 

    教育家精神是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中教育成就和经验的概括总结。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方位,不仅要把它放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去考察,而且要把它放到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史中去考察。由此可以看到,教育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应有之义。在革命年代,围绕服务革命斗争的中心工作,我们党在根据地创办列宁学校,革命教师冒着生命危险传播革命种子。在革命圣地延安,我们党创办了包括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等在内的一大批高校,培养了大批高级干部和革命先锋,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了人才上的准备。新中国成立后,党全面创办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形成一支宏大的人民教师队伍,他们兢兢业业奋斗在育人第一线,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贡献力量。改革开放后,党的教育事业在改革中发展,教师地位不断提高,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广大教师以更高的历史使命感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中展现出新的精神风貌,从而形成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特殊维度和最新内容。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方位,还要把它放到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加以考察。由此就可以看到,教育家精神打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深刻印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序列中特殊而重要的一员。教育家群体当然未必都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党员占绝大多数。他们之所以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群体,不仅因为其业务水平高,更在于其政治上的先进性。伟大建党精神就像普照的光,为党和人民事业中每一种崇高精神打上信仰的底色。教育家是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是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发挥作用的,因而教育家精神应当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其中最新形成的特定精神形态。提出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凸显了精神谱系中的教育维度,使精神谱系的呈现更为全面。

 

    教育家精神是当今时代精神和新时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突出体现。教育家精神在当下的提出,最直观地体现着当今时代的改革创新精神,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独特精神气质。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它飘荡在世界各国,尤其回旋在当代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而创新就是首要的理念。创新体现在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需要创新精神,并在自身改革发展中切实体现出了这种精神。正因为如此,创新成为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容。同时,教育家精神作为新时代形成的精神,也直接蕴含和体现着新时代独有的精神气质。比如,体现着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体现着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体现着新时代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体现着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体现着新时代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体现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体现着胸怀天下的气度,闪耀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光辉。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催人奋进的精神旗帜和精神力量。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方位,还要把它放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加以考察。新时代是一个面向未来、前景广阔的时代,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又乘势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新征程上,教育家精神像其他各种伟大精神一样,是发展壮大我国教育、科技和人才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和人才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加以特别强调,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是科技进步和人才涌现的有力支撑。教师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教师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在其中涌现出一大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形成了并集中体现着教育家精神。这是一种崇高而先进的精神,对于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在新征程上,全国广大教师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强国之师

 

梅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了教育家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的引领和价值的支撑对教师的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教育家精神蕴含中国特有的丰富内涵。

 

    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赓续。“万世师表”的孔子,到倡导“知行合一”、视“中小学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的陶行知,再到新时代涌现出来的“人民教育家”,古往今来无数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崇道尚德、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始终传承的优良传统,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首先来源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师道文化。在中华优秀教育传统中汲取建设教育强国的智慧力量,不仅是提振教育自信力所必需、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所必需,更是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精神财富的坚实基础和必由之路。

 

    教育家精神是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教育改革人心”一直是有志之士积极探索自立自强之路的重要理念。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始终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精神底色,不仅是一种历史传承,也能够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教育家精神是对创新文化的时代回应。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深刻变革。我国正处在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期,处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攻坚期。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教育家,也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新时代“人民教育家”精神品质的凝练升华,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遵循,也是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师所需要的精神风貌、引领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建设的精神力量。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培育强国之师的重要支柱。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涵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宝贵资源。新的时代特征,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为广大教师树立了精神坐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扬起了教育领域的鲜明旗帜。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锻造强国之师的内在需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而教师是基础中的基础、战略中的战略。要让这支拥有1800多万人的教师队伍成长为能够支撑起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强国之师,特别需要精神的引领,需要激发更深沉、更持久的内在动力来实现教师的自我驱动,坚定其“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责任使命和志向抱负。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推动教育变革转型,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人类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我国正处于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积累扎实的学识技能,更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追寻教育家精神、根植教育家情怀,担当历史使命,回应时代发展对教育变革的需求。

 

    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全过程。

 

    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等教育卓越育人全过程。我们要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与高校卓越育人工作相结合,引导教师形成追求卓越的思想自觉,推动形成“以大师引领未来大师”的良好氛围。将教育家精神作为衡量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纳入课程建设、教育体系建设,鼓励教师提升反躬自省意识,主动审视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将教学实践、科研探究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将涵育教育家精神贯穿基础教育未来教师培养过程,作为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课程的必修模块。要构建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深度融合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紧扣国家对教师教育的要求与社会对“好老师”的期待,努力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和多媒体互动交互教学能力,建强数字时代的教师队伍。

 

    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各类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全过程。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将各级各类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有效整合,形成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实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整合教师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构建相互衔接的教师发展课程体系,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要不断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努力打造“高校—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各类学校”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发展体系,探索构建合作共建、共生发展、协同联动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教育家精神指引教师发展

 

杨志成

 

    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群体中涌现出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精神进行高度概括,提出了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理论丰富,是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充分肯定,是对全国广大教师努力发展的激励和指引,为每一名教师树立了心中的榜样、点燃了前进的明灯,对进一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每一位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时代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追求,始终把从教报国当作终生事业。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体现了广大教师的爱国精神。心有大我就是要求教师心怀“国之大者”,心中始终装着祖国和人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把从教报国当作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体现了广大教师的自律精神。“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教师的道德情操需要通过始终严以律己的自我修养不断提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体现了广大教师的育人精神。教育是一门育人的科学,教师只有掌握了科学育人的智慧,才能善于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教师不仅要学会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应深入研究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体现了广大教师的探索精神。攀登知识的高峰,从来不会轻轻松松。教师要求学生勤学苦练,首先自己要为学生树立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学术榜样,用自己躬耕教坛、攀登科学高峰的态度感染、激发学生,做学生的“引路人”。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体现了广大教师的仁爱精神。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教师的爱是对教育事业的爱,这种爱体现在甘守三尺讲台的乐教情怀,体现在关爱每一名学生的师者仁心,体现在默默奉献的两袖清风。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体现了广大教师的弘道精神。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教育家精神就是要传承这种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精神,指引新时代的广大教师,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立德树人,担负起建设教育强国的光荣使命。

 

    新时代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尺,全面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构建了教育家精神的理论体系,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引领方向和行动指南。教育家精神六方面的内涵,从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从教的目的论和方法论维度,构建了教师发展的理论体系框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分别从理想信念、育人智慧、弘道追求角度,构建了教师从教的目的论维度,让育人、弘道、报国成为广大教师的精神追求。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分别从道德情操、躬耕态度、仁爱之心方面,构建了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论维度,让道德情操、躬耕态度和仁爱之心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行为追求。教育家精神为广大教师不断发展提升、履职尽责提供了指引,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立足经常、落在日常的行为指南,对全面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厚植教育报国情怀具有重要实践引领价值。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把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时刻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尺,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升自我,为更多的教育家成长搭建舞台、提供支持、做好引领。

 

    新时代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培养更多教育家和优秀教师起到了战略引领作用。新征程上,每一位教师都要牢记自己是新时代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为人生高标,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国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以自己的成就赢得社会尊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督学)

 

 

 

教育家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使命

 

冯浩 项贤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赞誉了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肯定了他们“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教育家精神的挖掘、传承和弘扬,对更好地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服务强国建设等起到积极作用。

 

    教育家精神镌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在中华文化教育深厚的历史积淀下形成的,有着鲜明的传承脉络。

 

    教育家精神镌刻着中国特有的烙印,是“在中国”和“为中国”的。“在中国”意味着教育家精神的根系生长在中国大地的文化教育之内,带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为中国”意味着教育家精神的目的指向,是为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华民族的兴旺。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其文化命脉得以世代延绵不曾断绝,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着一批批甘于为赓续文明、传承文脉奉献一生的教育家。

 

    深入学习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高度概括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凝练表述,是对广大人民教师提出的最新要求。教育家精神形成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锤炼于教育家的教育实践、社会生活和生命体悟。陶行知有言,人生天地间,“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对坚守初心的教育家来说,这件人生大事,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重要贡献。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可以从“报国”、“育人”、“弘道”这三方面来理解。三个关键词,体现着教育家的风骨和神采。每一位教育家都要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在个人的生命体悟中,觉醒自身的文化使命,校准自己的精神坐标。

 

    教育家精神,表现在“报国”。真正的教育家从来不是只会手捧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时刻关注国家前途、热情投身社会变革,为国家民族倾尽心血,始终坚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教育家精神,表现在“育人”。为此,教师要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育人不仅意味着知识文化的传递,更意味着精神人格的陶冶,这就要求师者自身要锤炼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勤勉躬耕杏坛,对待学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同时,还要拥有高超的育人智慧,能够启智润心、因材施教。

 

    教育家精神,表现在“弘道”。为此,教师要坚守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求学识、问真理、探疑难、辨是非,不畏艰难,上下求索,共同弘扬人间正道。对“道”的追求贯穿在教育家的躬身实践中,“弘道”包含着寻道、问道、闻道、悟道、传道、卫道多个层面,对人间正道的信奉和弘扬,实质是教育家以自身的精神世界积极影响他人的精神世界。“道”与“德”不可分割,对“道”的追求也浸透着对“德”的修炼。自身道德的锤炼和对他人的道德教化,本质上是期待以精神的力量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在新时代践行教育家精神。

 

    在新时代,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我们肩负着重要使命。

 

    第一,引领全国教师队伍建设。接近1900万人的教师队伍是我国目前单一从业人数较大的群体。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崇高的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规划教师的职业目标、激发教师的职业干劲、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教师也因教育家精神而收获职业幸福,丰富自身的精神面貌。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从教不仅是糊口维生的职业,更是追求卓越的事业。“人民教师”这一身份,朴素中透露出神圣,平凡中包含着伟大。

 

    第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家是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先锋,是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教育家精神体现的是创新精神和担当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要切实肩负起历史使命,发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推动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助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第三,为强国战略服务。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国力的强弱、国势的盛衰。教育是国之大业,国有良师是强国崛起的利器。荀子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提升国家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是重中之重,而这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践行教育精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国民素养。

 

    教育家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宝贵的财富。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者要持续践行和弘扬教育家精神,以自己的艰辛努力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项贤明系该院副院长、教授)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09月14日 第06版:理论周刊·教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