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9日来源:七一网作者:南旭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做好人才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赢取战略先机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的时代内涵,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切实在人才引育、人才使用、人才服务上下功夫。

 

多措共施,在“人才引育”上下功夫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高等院校只有在超常规引育人才上下功夫,才能持续获得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才能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第一,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始终锚定引才方向,围绕事业发展实际及优势,突出重点“靶向引才”,用好政策“柔性引才”,因地制宜地拓宽引才渠道、汇聚引才合力,可采取全聘、双聘、柔性聘等灵活多元的人才引进模式,灵活运用短期兼职、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纳才,尤其可以创新“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大力招揽优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领军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第二,坚持“自主培养、相互成就”。有的放矢地打造特色化人才工作体系,改进培养支持方式,加强产学研融合水平,精准培育各类人才,切实增强战略人才和紧缺人才“造血”功能,厚植本土优势和后发优势;要推动人才队伍协调发展,搭建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对业绩突出的自有人才,与引进人才“一视同仁”予以支持,着力培养具有内生动力和竞争能力的人才后备军,让人才和事业互相成就。第三,坚持“以用代培、借用提升”。着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增强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环境、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大力实施专项人才培养规划、支撑计划、成长工程,甩开膀子用人才,善于用好人才,让人才在真学真干中长学识、强本领、挑大梁、当主角,承担起更大责任,真正锻造出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的铁肩膀,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快速提升队伍整体质量。

 

有效激励,在“人才使用”上下功夫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高等院校只有建立起长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才能全面激活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才能持续保持人才队伍的“一池活水”。第一,践行“分类评价”要求。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基本导向,建立灵活的人才评价管理机制,下好人才工作的“先手棋”,实行分型发展、分类评价,形成有利于人才潜心育人、扎实研究、敢于创新的评价体系,多元化多维度展现人才特点,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打造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高地,全面增强人才队伍能级、人才发展效能。第二,遵循“优绩优酬”理念。强化创新激励措施,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在人才聘用、职称评聘、科研项目申报、薪酬分配等方面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以工作能力用人才,以成果实绩论英雄,以贡献价值取薪酬,灵活运用奖励性绩效工资,形成公平有效的内部分配机制,鼓励想干事业、能干事业的教师脱颖而出,激发人才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开辟一条助力人才发展的“快车道”。第三,坚持“人岗相适”原则。建立科学选人用人机制,根据人才专业特长和兴趣意愿,结合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分型评价、岗位竞聘、特长对接、对口补入等方式,以事择人、因材而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提升人才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职业情境的适配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在人岗深度融合中推动事业发展,促进人才生态系统跃升。

 

情感认同,在“人才服务”上下功夫

 

诚以待人,无物不格。高等院校只有通过贴心服务来实现情感认同,才能打造出“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的良好人才创业生态,才能最大程度地为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第一,建构“磁吸”环境。全面优化基于人才成长发展需要的环境建设,同步抓好“硬待遇”和“软保障”,提供优质工作环境和良好条件保障,实现物质性、精神性、荣誉性等因素系统集成,形成礼敬人才、尊崇人才、凝聚人才的良好氛围,全面增强“吸才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涵养人才“生态圈”,营造人才向往的“新乐土”,吸引高端人才、创新要素和优质资源加速集聚。第二,提供“下沉”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优化人事管理制度、整合人才支持计划、完善经费使用制度等,深化推进人才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机制,打造有温度的人才服务体系,实现服务资源与人才需求的零距离,把服务做到人才心坎上、送到人才最需处,让人才安心从教、静心科研、舒心履职,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增强人才的融入感、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第三,做实“搭台”工作。要积极整合人才政策和优质资源,在团队、学生、实验室、资金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为人才发展搭建多方平台,也要建立健全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加强对人才面对面的人文关怀,细致地为人才办好各种“关键小事”,畅通人才工作“最后一米”,为人才成长发展赋能,让想干事的人才“有盼头”、能干事的人才“有劲头”、干成事的人才“有想头”。

 

当然,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要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不仅要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更要持之以恒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培养造就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优秀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南旭光,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博士

信息来源:七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