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林:校园文化育人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来源: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作者:韩东林

4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指出,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说明建设文化强国关键在人。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也是其价值观体系的精髓。人的价值观形成于学生阶段,因而建设文化强国,校园文化育人是一个重要的载体。那么如何打造校园文化,让校园承担起文化育人的重任呢?结合自己工作的体会,谈一点认识,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让校园内每一个建筑有文化

建筑物的外在美在于造型,但若让建筑物有内涵,那么这个建筑必须要有文化。校园建筑物不外乎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宿舍楼、实训楼、办公楼、餐厅等等,若仅仅用功能性标识,就显得没有内涵了,学生感知建筑物没有得到文化提升,没有思想升华,岂不可惜!如何让建筑物显得有文化,起到育人的目的呢?方法是给建筑物起名字,怎么起名最有效呢?现在简单介绍一下体会,如教学楼可以取名“明德楼”,名字取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寓意“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也可以取名“格致楼”,名字取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象征追求真理、探索知识。依此类推,引经据典,彰显特色,实验楼可以取名“敏行楼”,图书楼可以取名“启智楼”,女生宿舍可以取名“婧雅楼”,男生宿舍可以取名“聚贤楼”等等,也可以用DeepSeek帮助我们命名,能起到文化育人效果就行。

二、让校园内每一课植物有故事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栽一棵小树,植一株花草,也要体现教育的功能。校园的植物种植与管理可以尝试不用工人,可以找一些专业人员作指导,让学生栽培,学生养护。怎样让植物起到育人效果呢?就是让植物有故事,它是谁?从哪里来?现在谁是它的园丁?每棵植物都挂有自我介绍,它是什么科,叫什么,有什么特性。每棵植物都有经历介绍,哪个班栽的,经历几个班养护,现在是哪个班在养护。每棵植物都有和学生的小故事,哪个班对它有爱称,养护中有哪些感人的小故事。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传承下去,一切都是学生自己做,每棵植物都有无数爱心,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拥有爱心,学会奉献。

三、让校园内每一个小品有思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小品是不可短缺的,没有了小品,就好像缺少了灵魂。小品可以是小巧建筑精品,也可以是雕塑,还可以是摆放的花坛。很多学校有小品,但与环境格格不入,既看不到美,也看不出寓意所在,无法引起学生思考,起不到育人作用,其实这个小品就是画蛇添足了。打造校园小品,要精心设计,要和周边环境相得益彰,让每个小品都能给学生带去思考,并能领悟到什么,在欣赏美的同时,潜移默化进行了德育。

四、让校园内每一个空间会说话

校园空间存在形式多样,比如教室、宿舍、楼梯间、走廊、阅览室、会议室、实验或实训室等等,那么如何让这些空间进行育人呢?其实就是建设这些空间的文化,让文化去育人,每个空间都有每个空间的功能和特点,因而文化建设也和空间相适应。比如教室是学习的空间,就要有激昂奋进的氛围,要有班级誓言、学习园地、激励口号等等;宿舍是休息的空间,就要有平和安静的氛围,要有宿舍公约、警句等等;楼梯间是关键通道,就要有提醒安全的警句、提示语等等,走廊可以建设文化长廊,找一个德育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建设,其它空间也是如此,只要用心,都可以建设好,这样不同空间好像都会说话,都会进行学生教育。

五、让校园内每一条小路有内涵

我们要让每条路都是育人的载体,都能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可以从故事、典故、经典中去命名。如孔子周游列国,在多处设杏坛讲学,我们可以取名“杏坛路”;再如依据李白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取名“云帆路”等等。名字有了,还要有路标,还要有介绍,还要有点评,让学生知一条路,悟一个“理”,明一个“道”,思想认识有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只要我们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新文化育人方式,持之以恒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就能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韩东林,系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

信息来源: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