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适应性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历史必然,而开展本科职业教育无疑是增强适应性的关键一招。要增强本科职业教育适应性,就要深刻把握其技术本质和职业导向,基于技术本质视角来探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内涵与思路,在此基础上来构建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一、开展本科职业教育,是新技术革命背景下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升级的历史必然
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新技术革命促使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新业态、新岗位不断催生,大量简单性、重复性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线低端岗位逐步减少,中端岗位逐渐呈现技术领域复合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工作方式研究化特点,高端岗位对人才的复合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要求更高。同时,随着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产业竞争力逐渐由企业个体竞争力向围绕核心企业形成巨大生态体系的产业链竞争力提升,传统制造持续向生产服务化转变,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这些产业发展和岗位变化趋势,无论对新增还是对存量就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都会产生重大变化。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矛盾,突出表现为需求结构变化带来的新增人员供给质量和层次不足、存量人员能力转换和提升不够。在这一背景下,稳步开展本科职业教育,加速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本质上是适应产业升级需求,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必然。
二、开展本科职业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念下,提升职业教育供给适应性的内在要求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他还曾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求,不仅包含高质量的普通本科教育,还包含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供给适应性,核心是宏观层面上提高职业教育的体系供给质量、院校层面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各层次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主要通过优化专业对接产业布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院校治理能力来推进。提高体系供给质量,则需要优化职业教育内部结构布局,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建立起职教纵向贯通、职普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技术技能人才持续积累、成长提升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期盼,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体系化、本科教育多元化的期望,能够使人民群众通过接受本科职业教育,学得一技之长,获得适应中高端岗位的能力和更高的收入,增强获得感、尊严感和幸福感。
三、开展本科职业教育,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和企业携手走向国际舞台的现实需要
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表明,在一个职业分工结构合理的社会,不仅需要学术型的人才,更需要一大批高质量一线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跳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通行做法。在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包含各个学历层次,都建立了契合科技进步要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的本科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是以制造业闻名的德国,高水平职业教育是其战后经济快速崛起的秘密武器,其在20世纪60年代末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开始发展本科层次技术教育,支撑德国制造持续享誉世界。当前,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不少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设立机构、投资办厂,亟需大批认同中国文化、熟悉中国标准的海外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中国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办学成为现实需要。开展本科职业教育,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走上国际舞台,主动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竞争,服务中国优势产能海外布局,为世界职业教育贡献中国方案和职教智慧。
作者:吴学敏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来源: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