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遵从逻辑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9日来源:《职教论坛》作者:张健

真正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必须有前提依据和逻辑遵循的,它是一个按照特定逻辑推进的过程。课程改革逻辑是指职业教育应当遵循的规律、规则或具有内在必然性的东西,遵从逻辑就是尊重规律、服从规范和坚守理性。课程改革性质、面貌和走向是由其内在逻辑决定的。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决定性的逻辑包括:培养目标逻辑、价值取向逻辑、改革创新逻辑、类型特色逻辑。

一、培养目标逻辑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自然要遵循人才培养的目标逻辑。美国的“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曾将课程目标排在课程开发四大要素——目标、内容、组织、评价之首。目标是人们意欲追求和想要确立的东西,目标逻辑是课程改革应当遵从的最大的逻辑。它是课程的上位建构,或者说是课程的首要因素,它决定着将人培养成什么样人的终极指向和根本定位,决定着课程改革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第一,培养目标决定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改革和建设是有方向定位的,其定位的机制或“罗盘”就是培养目标。第二,培养目标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方向。规格原指产品的规制和标准。人才培养规格是指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的规定,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所应达到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人才培养规格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式样和类型。培养目标还“决定着学生培养的基本方向,是职业院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南,规定着教育活动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达到的标准。”它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教育评价、评估的重要依据。

二、价值取向逻辑

价值取向是一定社会主体基于自身的价值观而持有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总是建立在一定价值建构基础之上,价值引领和理念导向是高职高水平专业群课程秩序重构的思想基础。”价值取向决定着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依据和意义,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当遵循的办学功能逻辑。一是服务社会经济价值。即黄炎培所说的“为世界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至密的教育,它通过培养生产力、造就劳动者,开发人力资本,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以服务于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这是其外在的价值体现。二是服务人的发展和就业价值。课程不仅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也服务于人的发展和就业。服务于就业即为学生“谋生之准备”赋能奠基,使他们获得立世生存、谋职就业的本领和能力;服务于成长即“谋个性之发展”“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为学生的素质养成、人格建构铺陈底蕴。三是促进教育公平价值。职业教育面对的是许多高考、中考的筛子筛下来的、被挤下“独木桥”的人,它虽然培养不了社会精英,但却以极大的社会担当接手普通教育、基础教育培养失败的一群人,希望通过职业教育的“补救”,为他们奠定社会化的素养基石和“谋生之准备”的生存本领。可以说,职业教育是真正面向大众的、面向人人的普惠教育,是真正的公平教育、“兜底”教育,其付出和社会贡献应被人们点赞和铭记。概言之,服务经济和人的就业发展以及教育公平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价值取向逻辑。

三、改革创新逻辑

改革创新逻辑决定着职业教育课程应然的趋向和人才培养质量。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对学科教育模式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这种依赖迄今也没有完全消歇。而问题在于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其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遵循改革创新的逻辑,采用职业教育本然的方式和课程实施方法办学,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反之,如果不改,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就会在学科教育的轨道上惯性滑行,就会在错位的、而非对位的,乖离的、而非匹配的教学泥淖中越陷越深。比如学科教育是“坐中学”的教育,它是一种封闭在教室里的静态化学习方式,是基于知识传递和存储的灌输式学习方式,是用脑用心而不用手的内在学习方式,目的在于追求认知的高质量。而职业教育是“做中学”的教育,它是一种教室+车间的双场域的跨界学习,是基于能力培养和习得的致能性学习方式,是手脑并用、学做一体的学习方式。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遵循这样的本然逻辑进行改革,才能使教育的性质与目标相适应,课改走向与应然趋向相吻合,质量诉求与方法手段相匹配。

四、类型特色逻辑

类型特色逻辑,说的是一类教育必须遵守的独具的特殊属性和本质。遵循这样的逻辑,它就保有质的规定性;不遵循这样的逻辑,它就失却自身固有属性和本质,异化为他物。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逻辑可以从三方面厘定。第一,性质是跨界整合的。职业教育是跨界整合的教育,跨教育与产业之界、学校和企业之界、工作与学习之界、理论与实践之界。有跨界就必须有整合,否则职业教育就是“两张皮”的存在,职业教育课程就是被割裂为校本的学科课程模式或企业的培训模式的“去整合化”的存在。所以在跨界基础上的整合,在整合贯通下的跨界,乃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哲学论的根基。第二,特色是产教融合的。跨界与整合的逻辑指引和规范,必然引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践行策略。它是多元跨界的形上之思理论逻辑的自然延伸和方法体现,从而构成职业教育的核心特色。这样的特色一有别于普通学校的特色;二有别于培训机构的特色;三最好还要有别于同类学校的特色。它是职业教育课程出特色、显个性的必须的逻辑遵循。第三,类型是技术禀赋的。技术禀赋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的相沿已久的、一以贯之的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传承。它是技术技能教育类型的核心内涵,是人才培养的靶向和鹄的,这种禀赋是作为类型的职业教育必须赋予学生的一种涉身的能力和涉物的对“物性”的特殊的亲熟、擅长和智慧。路宝利研究员认为:“技术逻辑,可谓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在知识、思维、伦理等维度的特征。在一定意义上,技术逻辑即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合理性灵魂之所在。甚至可以说,没有技术逻辑即没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只有遵循此三项类型特色逻辑或者说在这样的逻辑前提下规划、布局和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它才是合目的的、合规律的、合发展的、应然的职业教育的课程,才是优化的能够取得预期的育人效果的课程。

 

来源:节选自《职教论坛》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