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的特征,历史上黄炎培、陶行知等大家进行过论述,近些年较早开展深入研究的主要是杨金土、姜大源、张健、刘晓等,近期进行研究的有马陆亭、李玉静、黄斌、彭振宇、陈正江、李政、尹伟民、万达、余荣宝等。综合学者的研究,把职业教育的特征归纳综合为“职业教育是社会化的教育、职业教育是跨界的开放教育、职业教育是整合的教育、职业教育是融入人的终身发展的教育”四大特征。
一、职业教育是社会化的教育
1.社会化的办学。黄炎培在《职业教育机关惟一的生命是什么》一文中指出,职业教育“从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就是办学的社会性,职业教育需要吸纳全社会的力量,依靠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多元主体合作办学。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与规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必须体现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与整个社会的联系更紧密、更具体,为整个社会服务更直接,服务社会需要是职业教育的宗旨。
2.全纳的教育对象。职业教育在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缺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要面向全社会,扩大到社会全体成员,涵盖全部民众,是全员的、全纳的,而且是面向广大平民、面向各类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即职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因此无论年龄、职业、水平、能力都可以接受职业学历教育或职业培训。职业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切实从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承认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尊重学习者的个性特点,珍视并保护好每个学习者的个人理想志趣,坚持专业、课程的选择出于个人的个性特长、爱好、兴趣、家庭需要,要满足学习者的学习与就业意愿。通过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促进个性形成与发展,指引生活目标;传递社会文化,培养价值观念;传授生活和工作技能,增强生存能力;教导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面向某个特定职业就业,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最终实现人的社会化。
二、职业教育是跨界的开放教育
姜大源认为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跨产业与教育之界、学校和企业之界、工作与学习之界、认知与行动之界。
1.跨界教育与培训。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是育人的,培训主要是培训上岗技能或考取职业类证书的,相对而言教育是长期的过程,培训是短期的行为。但是学校的职业教育跨越了教育与培训的界限,既需要通过教育育人,也需要通过培训上岗;既有教育性的课程,也有培训性的课程,实现育训并重。
2.跨界学校与企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学校里面有工厂、工厂里面有学校,学校里面有师傅、企业里面有教师。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3.跨界专业与产业。职业教育的专业是根据产业的需要而设置,按照产业的发展、升级而调整和变化,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人才链与岗位链对接。
4.跨界课程与岗位。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是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完成任务的能力要求开设的,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习者可以具备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
5.跨界学习与工作。职业教育横跨了学习与工作,可以一段时间学习,一段时间工作,交替进行;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工作体系的知识,为完成工作任务学习;工作中积累经验知识和策略的隐性知识,为学习技术原理的显性知识奠定基础,并把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职业实践,实现顿悟内化;二者相辅相成。
6.跨界学生与学徒。职业教育的学生应该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是学生,在企业实习工作的时候是学徒,需要在学生和学徒的身份之间不断的转换。
7.跨界教师与工程师。职业教育的教师要求要是“双师型”,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既能在教室里讲课,也能在车间里工作;既能进行技术理论研究,也能开展技术研发、从事技术实践应用。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也可以成为学校的任课教师,校企双方可以互相兼职。
三、职业教育是整合的教育
张健指出整合就是将零散、分散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全新的功能系统。其主要精髓在于整合、合并零散要素,使之形成合目的的价值整体。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整合就是将职业教育的要素、构件等重新组合,使之形成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新的功能整体。整合是职业教育的根基所在、方法所系、特色所凭。
1.整合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张健认为整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核心范式和应然的思维方式;系统论是高等职业教育整合的哲学根基,创新论是高等职业教育整合的价值依归,职业教育社会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整合的外部机制,认知结构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整合的心理学基础,多元智能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整合的人才观基础。
2.整合职业院校的办学主体。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职业教育需要跨越学校与企业分割的桎梏,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办学、现代学徒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多种方式,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是学校和企业共同举办,甚至是由企业举办职业学校。也就是说,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举办职业学校。
3.整合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职业教育主要是按照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来开设实施课程,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并实行“1+X证书”制度。因此,职业学历教育既有教育的含量也有培训的成分,所以要跨越教育与培训形态的割裂,由此必须关注育训并重、德技并修,实现教育与培训的整合。
4.整合职业教育的课程。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工作体系的,要根据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按照工作领域的需要,跨专业领域整合课程,形成职业化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课程一般是综合性的课程,把工作对象、工具设备、工艺(业务)流程、工作组织、工作环境整合在一起,按照工作过程以及小组学习方式进行组织。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需要把形成性的过程成绩和终结性结果成绩整合在一起,需要整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小组评价、企业评价于一体。
5.整合学习的内容。职业教育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工作体系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学生是要能够完成实际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解决实践问题。而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实践问题,往往需要的是整合应用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学习的内容必须整合知识、技能、素养,培养的职业能力必须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还要实现学习规律与工作规律的整合。
6.整合教育的教学资源。职业教育涉及到学校、企业、社会和政府,要办好职业教育就必须把学校、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以各种方式整合起来,以协同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如需要把学校、企业、社会和政府的资金、设备、教学平台、实训实习基地资源整合;需要把学校、企业、社会的课程(包括线上课程)、教材、其它各类学习资源整合;把学校的实景学习环境、社会在线的虚拟学习环境、VR和AR等等学习环境整合,来开展教学活动。
四、职业教育是融入人的终身发展的教育
职业教育在实现终身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职业教育应以更加开放和宽阔的胸怀,更加灵活多样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和途径。可以说职业教育是始终伴随人的一生的职业性的教育。
1.从小的职业启蒙教育。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从事职业工作,因此从幼儿、儿童到少年都应该不断地接受职业启蒙教育,以初步地认识职业、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与特征。这种职业启蒙教育,是发生在家庭、幼儿园和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通过非正式课程和少量的正式课程进行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2.青少年时期的正规专业教育与培训。在步入社会职场职业工作之前,青少年需要接受正规的专业(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这种正规的专业(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主要是在正规的学校或培训机构中进行。
3.在工作适龄期间的继续职业教育。人们在步入职场后,由于职业岗位的出现与消亡,岗位工作的内容、方式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变化,以及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这样的继续教育,可以是学历教育,而学历教育中的主体则是职业教育;更多的则是形式多样的、各类正式或非正式的、反复持续的职业培训。
4.退休老年人的继续教育。随着人的寿命的延长,老年继续教育日益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继续教育主要是通过老年大学、开放大学、社区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以及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健身中心、社区等途径来实现,形式可以是正式的,更多的是非正式的,时间可短,也可能延续很多年。
来源:节选自《职教论坛》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