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第五代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它也顺利地进入了教育场域之中,成为知识传播、信息获取的重要媒介。传播介质的转变必然会引起人们思考方式、工具使用以及社会交往的变革。在课程教学领域,数字技术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慕课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性形式,开启了线上课程的序幕。一方面,当今高职院校的体制对于知识、教育、高校角色和功能以及开放性的一整套假设成为慕课等线上课程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的持续性影响,在线学习所彰显的独特优势将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常态。值得注意的是,线上课程并非线下课程的简单搬移,亦非慕课等现有在线课程的多元重组。因此,提升线上“金课”质量应遵上述基本特征,这是线上“金课”得以发生的思想理路。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证。
一、碎片与趣味:线上“金课”建设的理论基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呈现非线性、具象性和直觉性,善于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因此,在推动线上“金课”的建设时,首先要以碎片化的形式打散课程体系,遵循数字原住民的思考方式。一方面,碎片化呈现在授课时间上,时间划度是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一旦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抵触;另一方面,体现在授课内容上,他们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就意味着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而大脑又是相当灵敏的器官,能够自动辨识哪些任务做起来相对轻松,内容过多就有被他们置于一旁的可能。所以,只有在时间和内容上做好精确的把控,高职学生才可能将注意力放置在线上课程当中。趣味则是“愿意”的前提,线上“金课”得以有效发生在于激发他们想要学习的欲望,引起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趣味不是简单有趣的表层含义,更在于深层次的意蕴。需要通过实施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完成新旧知识与技能的联结转换,积淀缄默知识及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换句话说,线上“金课”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品格、养成素养,从而不断充盈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我的生命意义。
二、通达与开放:线上“金课”建设的核心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生更为渴望自由,注重个性,线上“金课”应充分遵循这一特征,建设“通达”的教学体系,提供“宽泛”的学习空间。所谓通达,即按照自我意识决定课程学习节奏,设定课程学习目标,调整课程教学进度,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安排课程学习内容。而宽泛体现在时间上的不固定,空间上的不统一,顺序上的不要求,形式上的不设限。总体上为学生提供知识离散式的线上课程及营造宽泛的学习氛围,使得其能够依据自身学习需要,自主获取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促进线上学习的持久性,推动学习的有效发生。
开放是建设线上“金课”独具特色的重要因素,旨在突破体制内课程标准的限制,以更广泛的视野,更全面的途径,更多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以形成综合化、立体式的思维框架,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开放首先体现在教学资源方面,通过数字网络搜集大量的素材,学生以此为学习材料,在研究和商讨中自由使用这些内容,从而找寻到适合自身的方式方法和课程资源,以提升自我素养。除此之外,开放还预示着非正式学习进入线上“金课”,它突破了时空的阻碍,打破了正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以辩论、研讨、案例、项目、模块等多种形式展开,力求随时随地融入学习情境中,完善思维逻辑,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创新与交互:线上“金课”建设的发生机理
数字原住民高度依赖新技术与新工具,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使用这些技术手段以解决问题,但使用与创新仍有区别,这就是为什么普遍认为新一代理应具备较高的创新素养,但仍要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予以重点培养的因素所在。线上“金课”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即整合数字网络中的丰富资源,改变现有的课程实施格局,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探索教育技术的更新迭代,形成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观,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催生新技术的产生。
线上“金课”得以发生的机理在于人与人的交互,人与物的协同。线上“金课”有效缓解了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以融洽、平等的交往方式,有针对、重点的沟通模式,利于发生有效对话,减缓高职学生内心构筑的“高墙”。同时,线上匿名的形式增加了学生彼此之间的交互,有利于组成学习共同体,增加情感体现,催生新的观点。除此之外,人与物的协同是线上“金课”得以发生的重要机理之一。需要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起关联,已有技能与潜在技能建立联系,通过对信息的筛选与甄别、归纳与整理,使原本孤立的、零碎的、无条理的信息系统化,经过反复协商、交流与评估,形成完善的问题解决方案。
四、服务与评价:线上“金课”建设的效果表征
服务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线上课程,而从教学供给侧提供的服务;另一方面指学生对于社会的贡献,即从需求侧所释放的服务。前者包括辅导、建议、会议、反馈、社区、团队合作、演讲、资源咨询、网页浏览、测验、检查等广泛意义上的实体和虚拟服务。
通过上述的服务发展学生的素养和技能,提升培养质量,锻炼其思维逻辑和价值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创新性、跨界整合性等素养。后者注重对服务输出,学有所用,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身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素养。
评价对实践具有诊断、矫正、反推等意义,这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表征。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应以及时评价为重要手段,帮助其从中发现问题。以多主体评价为主要形式,提供详细的评价报告,全面细致地分析其现有问题及优势,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以多样性评价为依据,包括线上课内教师评价、线上成员互评、互联网检测评价等,利用数字技术的便利条件,融入人工智能,丰富线上“金课”评价的内涵,形成全方位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培养质量。
作者:修南
信息来源: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