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自2014年启动以来,各试点单位根据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特色,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经验,进行模式改造和本土升级,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未来优化和改进现代学徒制,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一、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路径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经历了“政策酝酿——试点改革——全面推广”的发展过程,在国家政策引导、地方政府统筹管理和各试点单位积极努力下,进行了实践探索,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01
注重顶层设计,为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根本保证
顶层设计意在从全局出发,综合统筹各方资源要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以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决。作为全国范围试点的现代学徒制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顶层设计。在我国实践中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强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战略。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14年《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从2015年《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到2018年每年批准公布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并开展相关试点工作不断探索,再到2019年《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全面推广,国家不断加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政策支持。伴随着三轮试点的不断推进,现代学徒制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逐步由区域性的探索行为,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稳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突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执行力。从国家层面来看,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从招生招工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双导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培养模式改革和管理机制建设等六个方面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进行具体指导。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地方政府加强统筹,通过协调教育、财政和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专项资金,搭建现代学徒制沟通交流平台,确保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推进和实施。如浙江省通过制定规划,明确了省内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保障措施,实现凡适合现代学徒制形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学校和专业的试点全覆盖。
02
发挥研究引领,为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动力支持
为更好地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教育部和各地方政府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围绕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理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开展多领域的系统研究,从而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有序有效实施。
一是成立专家组织,充分发挥研究引领和指导作用。通过成立全国现代学徒制专家工作委员会,对现代学徒制进行理论研究,对学徒制试点工作进行评估检查、实践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二是进行专题研究,推动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如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系统研究了现代学徒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我国现代学徒制构建的关键问题。江苏省教育厅组织首批试点院校开展的《江苏省高职创新发展系列课题——现代学徒制研究》课题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青岛市教育局依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学徒制区域性统筹实施的研究》进行边试点边研究、以科研引领实践的试点工作路径,探索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共同发展之青岛实践的运行机制。这些专题研究都对现代学徒制的有序推动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支撑。
03
尊重基层首创,为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路径借鉴
2015—2020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共有562个单位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了1000多个专业点,每年惠及9万余名学生(学徒)。其中,政府牵头的20个,重点探索地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行业牵头的21个,侧重开发规范和保证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各类标准;企业牵头的17个,重点探索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运作方式和激励机制;院校牵头的504个,重点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一是出台激励政策。如山东省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过程中,每年安排1 000万元资金用于资助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安徽省积极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联盟,为试点单位跨行业跨地区合作提供平台。
二是建设学徒制基地。海澜集团积极探索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并将学徒制基地建设作为员工培训中心的首要项目进行投入,学徒制基地包含教学区、培训区、配套区三大部分,可同时接受3 000名大学生学习实训,目前已与20多所职业院校开展联合招生培养。
三是开发行业标准。广东省物联网协会行会学徒中心与企业和学校一起,分解跨企业的共性任务和企业个性任务,进行共性职业能力分析,制订出与职业标准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跨企业的、具有行业共性的人才培养(课程)标准,全程参与学徒培养的全过程。四是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江苏省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与实施现代学徒制育人有机结合,探索出依托职教集团,实现现代学徒制“五定”(定主体、定协议、定要素、定权益、定流程)协同育人,创新以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的现代学徒制“渐进式”教学组织形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行业特征、企业风格的商贸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渐进式”“五定”协同育人新模式。
04 强化过程管理,为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质量保障
一是建立年审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指导,各地方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年检和验收工作,通过专家查资料、看现场和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审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形成验收或年检结论及报告、典型案例并上报。教育部委托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各地和试点单位报送的年检和验收材料进行复核,并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实地检查,适时反馈年检意见、公布验收结果,确保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质量。
二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江苏省教育厅引进第三方开展对接岗位标准的课程、师资培训、学徒学习等领域的质量认证工作。如太仓市与AHK、HWK合作开展专业评估;常熟中专等学校以英国学徒培训框架和标准开展外审评估等。三是建设管理平台。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教育厅借鉴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做法,建设广东省现代学徒制管理平台。管理平台既可以为用人单位、学生(学徒)、职业院校提供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又可以帮助试点院校加强试点项目的管理。
05
落实成果推广,为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经验样本
各试点单位对现代学徒制工作中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探索了可借鉴、可推广的试点工作模式和改革案例,成为现代学徒制全面推广的经验样本。
一是形成人才培养理论样本。如广东总结凝练出“双元育人、双重身份,交互训教、工学交替,岗位培养、在岗成才,校企一体化育人”为内涵的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理论,助力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二是形成人才培养体系样本。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国际标准为引领,结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特点开展三元制现代学徒制实践。通过建立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内容体系以及“共育共享、互评互认”的校企双导师培养机制,参照企业员工岗位标准,构建完整学徒培训体系。
三是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样本。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与集团内茶叶龙头企业共同建立茶业职教集团学徒制班,制订“先招生后招工”的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方案,共同组建由国家及自治区级六堡茶非遗传承人、广西茶叶大师、企业大师引领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六双”“七共”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大师引领、一徒多师,逐轮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育人不紧密、教学组织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协调、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脱节等人才培养问题。
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未来走向
01
彰显现代学徒制特色:从关注教育主体转向学徒成长
当前无论是国家的政策文件,还是各地的实践经验,都在强调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的教育价值,却忽略了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学徒,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因此,进入全国推广阶段的现代学徒制必须更多地关注学徒成长,以学徒成长为中心来优化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总和。以学徒成长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体系设计上就必须将价值塑造、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如果只关注学徒培养期,必然只重视技能训练;如果关注学徒的工作需要,还必须重视能力培养;如果关注学徒终身更好发展,价值塑造就尤其重要。因此,以学徒成长为中心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彰显现代学徒制特色创新的方向和灵魂。
02
优化现代学徒制过程:从关注资源投入转向成果产出
当前,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在资金保障、条件建设和课程建构等资源投入方面已有突破性的进展,进入全面推广阶段的现代学徒制必须优化过程,从资源投入转向学徒的成果产出。成果产出指学徒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成果。因此,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涉及学徒培养的所有资源、要素都必须遵循“基于成果产出,面向行业需求,明确能力目标”的总要求来组织、设计和开展教学与训练。一是精准界定学徒的学习成果。根据学徒现有技能水平和学习特点,科学设计学徒培养的成果目标,并据此开展教学。二是精准设计学徒培养的训练方案。根据学徒的成果目标,通过技能测试、等级评定等技术手段,为学徒定制个性化的训练方案,确保每位学徒学习成果的达成。三是精准评价学徒的学习成果。学徒培养结束,除了“双导师”对学徒学习成果的评价,还要引入专家、社会、行业、企业和学徒自我的多元评价,确保学徒的学习成果能满足多方需求和预期。只有以成果产出导向培养的学徒才能进一步契合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实现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和技能强国的目标。
03
提升现代学徒制质量:从关注经验推广转向持续改进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阶段,各单位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有的经验已在全国范围推广,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和运行是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产业的变化和学徒的变化,建立健全持续有效的优化改进机制。一是优化培养目标,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吻合;二是动态调整毕业要求,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始终与国家对人力资源的要求相吻合;三是改进教学活动,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始终与企业发展要求相吻合。只有建立这样的持续改进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和优势,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21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彭明成.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理论意蕴、实践路径与未来走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