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点举措。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近年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贯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等上级文件和指示精神,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努力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专业(群)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坚持技术引领和改革创新,着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推进多元办学改革,高品质拓展成长成才培养通道
《意见》提出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协同联动、多方参与的育人机制,形成合力。一是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学生多元成长成才为中心,深化“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各教育环节,校企双主体联合推进德育与技能、专业与创新教育融合,培养社会紧缺的双证实用型、专业复合型和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开展基于个性化教育的“学分银行”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届毕业生双证率100%,高技能证书获取率达20.28%,比同类院校高5.3%,专业复合型人才比例超70%、创新创业型人才比例达15%。近两年,学生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学生每年申获专利180余项,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1200多项,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9项。二是学校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完善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作为江苏省最早举办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4+0”)两所高职院校之一。截止2022年底学校已与江苏大学联合开设物联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软件工程及市场营销等6个专业,现有在校生1068人,已连续培养七届本科毕业生,共计1600余人。学校培养的高职本科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应用技术技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同时扎实开展中高职和高职本科培养项目,学校与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淮海工学院等普通本科高校在会计学、汽车服务工程、商务英语等专业开展了“3+2”分段培养项目,与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无锡江南中等专业学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开展了“3+3”分段培养项目,通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相互沟通,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最终推动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
坚持产业需求导向,高质量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意见》提出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江苏省和无锡市重点发展的物联网、高端装备、新材料、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产业集群,以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发展为导向,主动在科学技术应用链上寻找位置,形成服务企业生产与服务“端到端”全智能化升级能力。一是推进集团化办学,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学校以牵头组建的全国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技术职教集团、江苏省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无锡市物联网职教集团等平台为依托,开展集团成员间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实现与企业物质、智力资源的集中与共享,校企共建10个省级技术创新与研发中心和7个产业学院。学校还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了集“人才培养、生产示范、技术服务、文化融合、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集成大平台。与施耐德、西门子、无锡透平叶片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聚焦制造智能化刀具自动化补偿、绿色加工工艺、物联网应用技术等关键技术,升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打造学科科研实验室,建成智能制造国家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形成了“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命运共通”的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路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校企融合发展。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将生产、科研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成果及社会经济发展前沿知识,转化为教学、科技资源,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团队7个,建成2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通过校企双向品牌互动,学校与一批企业建成互信融合的命运共同体,在世界500强等品牌企业的引领下,与32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70多家企业为学校提供1亿多元仪器设备,近5年,学校累计签订横向科研项目858项,单体超过千万元项目2个,总合同额超过1.8亿元,实际到账经费1.32亿元。师生授权专利近3000件,实现专利技术转让转化426项。每年为无锡企业完成140多个技术开发项目、20万多人日员工培训。二是学校在现有“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学校间、企校间、行校间、政校间人才的共同培养工作,政行企校合作在校内建成了“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在建的“苏锡常都市圈工业物联网公共实训基地”“无锡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分别入选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工程和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两个基地将服务长三角地区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赋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成为区域机电类工匠培育中心、智能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技术创新与服务中心、产业国际合作技能实训中心,有效的促进无锡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学校还依托江苏智能制造先行优势,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整合人力、装备、技术、信息、文化等要素,聚集引导、发展、服务三大动力,满足企业创新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两大服务需求,创新构建了“两服务、三聚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体制。目前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4个基础实验中心、8个专业大类实训中心,在校外建立了200多个实习基地,其中90多家企业成为学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总结相关成果的《高职实训基地关键资源池(KR-POOL)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水平推进职业教育资源优化
《意见》提出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紧贴江苏和无锡产业布局,推进专业(群)智能化升级。一是学校主动对接江苏智造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开展专业动态调整,实现专业设置与区域行业支柱产业匹配度达100%,有效提升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和贡献度。学校服务智能制造系统和产业链的智能设备、智能工厂、智能使能等关键技术领域,系统构建了数控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7个专业群组成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实现了专业集群、资源集成和管理集约(三集统筹)。在专业集群建设引领下,学校深入开展三教改革,优化了集群内9个技术标准、35个专业标准、77个职业培训标准,实现了智能制造国家技术标准开发与专业教学标准优化“双标同步”,最终打造形成了“三集统筹、双标同步”专业集群模式。学校数控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2个“双高”专业群在2023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核心专业排行榜中位居最前列,建成了国家级骨干专业7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无锡市高水平专业群和专业5个。创建的“双标同步三集统筹”专业群建设模式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并出版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群开发研究与实践》等系列专著与核心论文,学校成为教育部装备制造业专业目录修订组组长单位,较好的指导了兄弟院校专业群建设。CCTV-1《新闻联播》报道了学校建设智能制造专业集群、赋能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二是学校着力推进基于智造特色的“三教”改革,以江苏大学相关合作专业申报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为契机,专业教学以“成果导向、多元度量、持续改进”为核心,同步融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推进教学改革。同时,探索“人工智能+”的新型教学模式,实施学生主体、成果导向的“金课堂”,开展“课堂即工厂”“课堂即赛场”“课堂即工坊”“课堂即项目”,着力提升“教法”改革。学校还着力推进“金资源”开发与积累,升级2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金课程”,出版行业引领性教材,开发新形态“金资源”。同时学校还以“岗课赛证研融合育人”为抓手,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改革,坚持“岗课融通、赛教融合、课证融汇、研教结合”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成6门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2门课程首批上线教育部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获批江苏省示范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9门、规划教材13部,充分彰显了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成效。
作者:周桂瑾,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